2021年,當市場還處于上一輪創(chuàng)新藥牛市的高點之際,江湖上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。
2021年4月,一名老阿姨來到國信證券大連金馬路營業(yè)部辦理業(yè)務,因其常年在國外,早已經忘記賬戶密碼,如今前來銷戶。
當老阿姨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,打開自己的證券賬戶之后,赫然發(fā)現自己在2008年花5萬多元購買的一只股票,如今賬戶市值已經達到500多萬元。
要不是工作人員扶著,大媽差點就站不穩(wěn)了。
江湖傳言,這只在13年的時間內上漲了100倍的股票,就是長春高新。
故事的真?zhèn)我呀涬y以考證,但是長春高新的漲幅,卻是實實在在的13年100倍。
在A股醫(yī)藥板塊進入創(chuàng)新藥時代之前,長春高新的確是那些年里"最靚的仔"之一。
締造長春高新股價神話的產品,是生長激素。
在整體支付能力相對不高的中國醫(yī)藥市場中,生長激素是一個神奇的賽道,展現出驚人的活力與獨特性。
作為這個市場絕 對的"龍頭老大",長春高新的生長激素銷售收入,已經連續(xù)3年超過100億。
很少有哪個品類的生物制品,可以在中國醫(yī)藥市場有如此強勁的商業(yè)化表現。
但是,也正是因為生長激素產品過于成功,長春高新也落了一個"大單品依賴"的毛病。
在很長時間內,長春高新95%以上的凈利潤,都來源于生長激素產品。
但是生長激素這個賽道,也處于劇烈變化的時代。
一方面,是沒完沒了的集采傳聞。
雖然生長激素的支付以自費為主,但是每當有集采的消息傳出,長春高新的股價總要以"跌停"來回應一下。

另一方面,是生長激素賽道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形勢。
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長效生長激素是長春高新的的"殺手锏"產品,國內獨此一家,別無分店。
但是,這個利潤率驚人的百億級黃金賽道,不可能長期沒有新的玩家進入。
2025年4月,特寶生物自主研發(fā)的長效人生長激素獲批上市。
此外,維昇藥業(yè)的長效生長激素周制劑隆 培促生長素,已已經于2024年3月獲中國國家藥監(jiān)局上市申請受理,預計于2025年下半年獲批上市。
天境生物/濟川藥業(yè)的伊坦長效生長激素(TJ101),也已經在2024年12月正式向NMPA遞交新藥上市申請獲受理。
海外企業(yè)中,諾和諾德的帕西長效生長激素也在2024 年9月向中國NMPA申請上市。
長效生長激素賽道,即將從長春高新的"一家獨大",進入到"群雄并起"的戰(zhàn)國時代。
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影響下,疊加上輪醫(yī)藥行情觸頂之后的"擠泡沫"過程,長春高新的市值,也從巔峰期的近2100億大幅下跌,在2024年9月差一點就跌破300億市值。
進入到2025年,長春高新的"絕地反擊"開始了。
2025年6月,長春高新的子公司金賽藥業(yè)開發(fā)的抗白介素1-β(IL-1β)伏欣奇拜單抗(金蓓欣)獲中國國家藥監(jiān)局(NMPA)批準上市,用于成人痛風性關節(jié)炎(GA)急性發(fā)作患者。
伏欣奇拜單抗的III期臨床數據顯示,在鎮(zhèn)痛層面,該藥物給藥后即可快速起效,6-72小時鎮(zhèn)痛效果與激素相當,且給藥后24周,首次復發(fā)風險降低87%。
伏欣奇拜單抗是國內首個獲批的IL-1β單抗,也是全球第二款獲批上市的IL-1β單抗。
全球第一款獲批上市的IL-1β單抗,是來自跨國藥企諾華的卡那奴單抗,這款藥物于2013年3月首次在歐洲上市。
卡那奴單抗用于治療痛風性關節(jié)炎的適應癥,于2023年8月獲得了美國FDA的批準,但該產品尚未進入中國市場。
伏欣奇拜單抗的成功上市,標志著長春高新正在走出"大單品依賴",正在從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單核驅動時代,邁入多核驅動時代。
除了已經上市的伏欣奇拜單抗,目前長春高新已經有一個頗具規(guī)模的在研創(chuàng)新藥管線序列,構建了覆蓋腫瘤、自身免疫與代謝疾病、女性健康、疫苗等多個領域。
其中,包括靶向EGFR/HER2的雙抗ADC、靶向FRα雙表位的ADC、選擇性小分子KIF18A抑制劑等熱門品種。
這個管線陣容,已經不輸一家中等規(guī)模的Biotech。
但是相比于Biotech,長春高新還有一個巨大的優(yōu)勢:每年生長激素產品仍然能貢獻幾十億的凈利潤,創(chuàng)新藥管線研發(fā)根本不用考慮錢不夠的問題。
未來,創(chuàng)新藥管線的研發(fā)成果兌現程度,將決定著這家老牌藥企的新的高度。
目前,長春高新的市值已經從最低的300億左右,回到了500億上方。
重返昔日的2000億巔峰,還有可能嗎?
合作咨詢
肖女士
021-33392297
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
2006-2025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(保留一切權利)
滬ICP備05034851號-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