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安全工程師考試《生產技術》:人機系統(tǒng)
第五節(jié) 人機系統(tǒng)
4.5.1 大綱要求與分析
一、了解人機信息與能量交換系統(tǒng)模型,人的可靠性分析;
二、熟悉人機系統(tǒng)、人機功能分配、人機系統(tǒng)可靠性計算;
三、掌握人機系統(tǒng)可靠性設計原則。
4.5.2 教材重點提示
二、人機系統(tǒng)
為了取得人機系統(tǒng)的最佳效果,對人和機分別提出“人適應于機”、“機適宜于人”的不同要求,即“人適機”與“機宜人”。
所謂“機宜人”是指機器作為人從事生產和生活活動的工具,要求設計、制造出來的機器應盡量滿足使用者的體格、生理、心理等條件的要求,做到顯示的信息便于接受、判斷,控制系統(tǒng)的尺寸、力度、位置、結構、形式等均應適合操作者的生理要求,工具、器具及用品等的使用得心應手,人所處的作業(yè)空間安全舒適,達到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,有利于發(fā)揮勞動者的效能和效率。
人適機是指使人去適應機器的要求。機器的結構決定了其客觀的運動規(guī)律,其操作環(huán)境也會因各種因素在時間和空間上受到某種限制,如經濟上的可行性、技術上的可能性、機器本身性能要求的條件以及使用機器時的外界環(huán)境條件(如高溫、高壓作業(yè))等。為了適應機器的這些情況,就需要對人的因素予以限制,對人進行教育、訓練,并且盡量發(fā)揮人的因素,利用其有一定可塑性這一特點。
三、人機功能分配
?。ㄒ唬┤嗽谌藱C系統(tǒng)中的主要功能
人在人機系統(tǒng)中主要有3種功能:
1.傳感功能。通過人體感覺器官的看、聽、摸等感知外界環(huán)境的刺激信息,如物體、事件、機器、顯示器、環(huán)境或工作過程等,將這些刺激信息作為輸入傳遞給人的中樞神經。
2.信息處理功能。大腦對感知的信息進行檢索、加工、判斷、評價,然后做出決策。
3.操縱功能。將信息處理的結果作為指令,指揮人的行動,即人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,如操縱控制器、使用工具、處理材料等,最后達到人的預期目的,如機器被開動運轉、零件被加工成形、機器的故障已被排除、缺陷零件已被修復或者更換等。
?。ǘ┤藱C特性的比較
人優(yōu)于機器的能力主要有:信號檢測、圖像識別、靈活性、隨機應變、歸納、推理、判斷、創(chuàng)造性等;
機器優(yōu)于人的能力主要有反應、操作速度快,精確性高,輸出功率大,耐久力強,重復性好,短期記憶,能同時完成多種操作、演繹推理以及能在惡劣環(huán)境下工作等。
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

